2020-11-13
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影響因子:9.038
近日,派森諾生物與齊魯工業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基材料與綠色造紙國家實驗室合作,研究了產γ-PGA的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 W7)和淀粉液化芽孢桿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W25)對土壤Cd固定化、γ-PGA產生、鎘污染土壤中萵苣鎘吸收、根際土壤細菌群落以及對萵苣生長和品質的影響及機制。研究成果發表在環境領域學術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9.038)。
一、研究背景
土壤鎘(Cd)污染日益嚴峻,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降低土壤鎘生物有效性、減少植物對鎘的吸收已成為國內外研究熱點之一。土壤重金屬固定劑通過吸附、絡合和沉淀作用,降低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減少重金屬從土壤向植物轉移。然而,持續添加這些有機、無機固定劑可能會對土壤性質、結構和生態系統產生有害影響。近年來,植物生長促進菌(PGPB)作為一種新型土壤固定劑,通過產生鐵載體、吲哚乙酸(IAA)和降低土壤中重金屬的有效性,在促進植物生長和減少金屬吸收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聚γ-谷氨酸(γ-PGA)是一種由D/L-谷氨酸形成的生物大分子,由芽孢桿菌胞外產生,其無毒、富含羧基、含有大量能與金屬離子結合的陰離子官能團,是一種生物吸附材料,也被廣泛用作生物肥料,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目前關于γ-PGA產生菌對污染土壤重金屬鈍化和植物生長影響的研究還未見報道。
本項工作研究了產γ-PGA的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 W7)和淀粉液化芽孢桿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W25)對土壤Cd固定化、γ-PGA產生、鎘污染土壤中萵苣鎘吸收、根際土壤細菌群落以及對萵苣生長和品質的影響及機制。
二、研究方法
首先將Cd污染土壤中分離得到的菌株W7和W25接種到不同濃度Cd2+(0、3和6 mg/L)的土壤濾液中,分別在0、24、48、72與96小時進行濾液中水溶性Cd與γ-PGA的測定;然后通過盆栽實驗,在受鎘污染土壤中的萵苣根部周圍開溝,分別添加兩種菌株懸浮液接種,以非接種菌株作為對照組,對根際土的化學性質與植物生化指標進行分析;最后通過對根際土壤進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測序,評估兩種菌株對根際土壤細菌群落的影響大小。
三、研究結果
3.1、土壤濾液中鎘的固定化、pH值、細胞生長和菌株W7和W25的γ-PGA產生
下圖A顯示為土壤濾液中不同Cd2+濃度下菌株W7和W25的γ-PGA產生情況,可以看出當存在Cd2+時,γ-PGA濃度通常隨時間增加。圖B與圖C中顯示接種W7和W25菌株的土壤濾液與對照組相比,水溶性Cd的濃度分別有顯著降低。其中水溶性Cd的濃度隨著孵育時間的增加而降低,在6 mg/L Cd2+下孵育24-96 h時,菌株W25的水溶性Cd濃度明顯低于菌株W7。
3.2、W7和W25菌株對萵苣生物量,品質和Cd含量的影響
下表中顯示接種W7和W25菌株后,萵苣的可食組織干重、V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質含量均有顯著增加。但是,與未污染和Cd污染的土壤相比,硝酸鹽含量有明顯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在高Cd污染土壤中,這些菌株可以顯著降低萵苣葉片和根中的Cd含量,其中W25菌株比W7菌株具有更高的Cd吸收能力。同樣的,在低Cd污染土壤中,W25菌株處理后的植物組織亦表現出較好的Cd吸收能力。
3.3、W7和W25菌株對根際土壤有效鎘和γ-PGA產生菌相對豐度的影響
下圖A中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在高Cd污染的根際土壤中接種兩種菌株可顯著降低DTPA-Cd含量。圖B中顯示在高Cd污染土壤中,接種W25菌株的DTPA-Cd含量明顯低于接種W7菌株的Cd含量。圖C中顯示兩種菌株的存在確實相對增加了受鎘污染的根際土壤中產生γ-PGA的細菌的相對豐度。
3.4、W7和W25菌株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土壤酶活性是監測重金屬污染下,土壤生態系統動態和健康的重要指標。下圖分別展現了這些菌株對根際土壤中的脲酶,轉化酶,脫氫酶和堿性磷酸酶活性的影響情況。其中,在沒有這些菌株的情況下,Cd污染土壤和非污染土壤之間的酶活性沒有顯著差異。但是,在接種菌株W7和W25后,未污染和Cd污染處理的脲酶活性均顯著提高;且轉化酶和脫氫酶在W25菌處理結果中較W7菌增加明顯;堿性磷酸酶在兩種處理條件下,亦有明顯升高。
3.5、細菌群落的多樣性和組成結構
本研究還通過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測序,評估了根際土壤細菌的相對豐度和組成多樣性。采用加權Unifrac距離的NMDS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處理間菌群結構的變化情況。結果顯示,接種菌株25的樣品與其他兩個處理組有明顯分離,其菌群結構有明顯變化。
通過隨機森林方法對不同處理組中的重要菌屬進行了研究,其中下圖A中展現了重要度前20的菌屬,包括Bacillus、Phycicoccus、Nitrospira與Aneurinibacillus等;圖B則是對這重要度前20的菌屬進行豐度熱圖的繪制,可以看出相同菌屬在不同處理中豐度變化是不一致的。其中,在對照組中,Nonomuraea、Micromonospora和Craurococcus為主要豐度優勢菌;在接種W7菌株處理組中,Actinomadura和Aneurinibacillus具有較高的相對豐度,而在接種W25菌株的土壤樣品中的Sphingobium、Nitrospira與Phycicoccus占主導地位。
四、總 結
研究結果表明,兩種菌株均降低了土壤濾液中Cd的濃度(16~75%),菌株W25產生γ-PGA和固定Cd的能力高于W7菌株。與對照相比,兩種菌株的施用顯著增加了萵苣的生物量(41-85%),減少了鎘的吸收(19-41%),降低了有效鎘含量(25-37%)。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些菌株通過提高土壤濾液中γ-PGA的產生量、pH值、鞘氨醇單胞菌Sphingomonas 和芽孢桿菌Bacillus 等的相對豐度(24-30%),從而固定化鎘;通過提高鎘污染土壤pH值和脲酶活性,降低土壤鎘的有效性。所有這些因素都有助于降低Cd污染土壤萵苣中的Cd含量。此外,這些菌劑還通過提高土壤酶活性和產生IAA來改善土壤質量,促進了萵苣的生長,提高了VC和可溶性蛋白質含量。盆栽試驗表明,接種這些菌株的萵苣食用組織中Cd含量低于FAO/WHO規定的葉菜類蔬菜的最高允許量。
綜上所述,本研究利用產聚谷氨酸細菌鈍化土壤Cd,為Cd污染農田的修復和農作物的安全生產,提供了一種環保、經濟的技術途徑。
參考文獻:
Wang X , Dong G , Liu X , et al. Poly-γ-glutamic acid-producing bacteria reduced Cd uptake and effected the rhiz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lettuce[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398.
原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0438942031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