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3
這篇主題為“中華小長臂蝦對中華急游水虱感染前后的代謝反應比較”的文章于2020年4月發表在《Diseases of Aquatic Organisms》雜志,由沈陽農業大學與派森諾生物合作完成。
中華急游水虱對中國幾種重要的商品蝦的生產均產生了負面影響。單獨的轉錄組和蛋白質組的互作機制無法較好地描述感染蟲-寄主相互作用機制(該課題轉錄組文章也已發表哦,點擊查看)。
本研究通過非靶向代謝組學檢測與分析來比較中華小長臂蝦被中華急游水虱感染后主要代謝物變化。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在對照組與感染組共鑒定到66個顯著差異代謝物,其中在被感染后的樣品中19個上調,47個下調。KEGG富集分析顯示,這些差異代謝物質顯著富集在10條代謝途徑中。蛋白質消化吸收途徑高度富集,其次是礦物質吸收、氨基酰基-tRNA生物合成、氨基酸生物合成等途徑。被感染增強了中華小長臂蝦的糖酵解途徑和三羧酸(TCA)循環,促使釋放出更多的能量用于游泳、覓食和躲避捕食。生成葡糖的氨基酸如丙氨酸,組氨酸,谷氨酰胺和脯氨酸被消耗產生谷氨酸鹽加強TCA循環。核苷相關的代謝途徑被下調,可能是因為中華急游水虱可以分泌分子降解核苷,抑制止血和炎癥反應。這些結果表明,等足類感染蟲可以通過增強宿主的TCA循環和分泌分子降解宿主蛋白來增加宿主的代謝負擔,從而使感染蟲能夠以宿主為食并抑制炎癥反應。研究結果對了解甲殼類動物對等足類感染的代謝反應具有重要意義。
正負離子模式下鑒定到的差異代謝物熱圖(正離子)
差異代謝物聚類熱圖(正離子)
差異代謝物顯著富集通路柱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