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2
2018年8月7日,派森諾生物與沈陽農業大學攜手合作發表了中華小長臂蝦感染中華急游水虱前后的比較轉錄組分析的研究成果,為了更進一步的研究這一寄生蟲-宿主的相互作用,派森諾生物與沈陽農業大學再次合作,于2019年8月23日在《Parasites & Vectors》上發表了關于中華小長臂蝦的蛋白質組學研究成果,在蛋白層面闡述了受中華急游水虱寄生影響的宿主應答反應機制,并發現水虱可能與蝦之間的血液傳染病有關。隨后,2019年10月11日,關于寄生前后的中華急游水虱的蛋白組學研究在《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上發表,更深入的闡述了水虱的寄生機制,為甲殼類動物的等足動物寄生蟲的分子研究提供幫助。
文章題目:
Comparative iTRAQ-based quantitativeproteomic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grass shrimp (Palaemonetes sinensis) infected with the isopod parasite Tachaea chinensis
內容簡介:
等足類寄生蟲對水產養殖的甲殼類動物的繁殖和代謝具有負面影響,但對于造成這些影響的機制知之甚少。雖然在之前的轉錄組研究中,發現了一些與等足類寄生后宿主應答相關的關鍵基因,但mRNA可能不能提供關于不同蛋白亞型的存在或蛋白質翻譯后修飾的信息。蛋白質與轉錄本不同,它能直接反映宿主的反應,因此,研究宿主蛋白質組的變化就很重要。在本研究中,使用iTRAQ方法來鑒定感染了等足類寄生蟲水虱的中華小長臂蝦的差異表達蛋白。從總共4292個肽中鑒定了1262個蛋白。對照組和感染組之間182種蛋白的表達存在顯著差異,其中水虱感染后有69種蛋白上調,有113種蛋白下調。差異表達的蛋白質顯示寄生蟲可能會抑制免疫反應,從而增加宿主對其他致死性感染的脆弱性。
研究思路:
結果展示:
圖1 iTRAQ蛋白鑒定分析
圖2鑒定蛋白的GO注釋
圖3鑒定蛋白的KOG注釋
圖4鑒定蛋白的KEGG注釋
圖5蛋白數據驗證結果
文章鏈接:
文章題目:
Comparative Tandem Mass Tag-Based Quantit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of Tachaea chinensis Isopod During Parasitism
內容簡介:
等足類寄生蟲可通過下頜骨穿刺并附著在宿主的外皮上,然后以從傷口滲出的血淋巴為食。與其他食血性寄生蟲相似,等足動物也可能使用影響宿主血液凝集和防御系統的生物分子。在本研究中,通過比較寄生(飼喂)和寄生前(未飼喂)個體,使用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方法來鑒定中華小長臂蝦中的寄生蟲-中華急游水虱的差異表達蛋白。由于缺乏基因組數據,共鑒定到888種蛋白質。在進食組和未進食組之間,129種蛋白表現出顯著差異。結果顯示,未進食組,與能量代謝相關的差異表達蛋白質被上調,這表明在尋找寄主期間,可能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寄生。另外,與其他吸血寄生蟲一樣,水虱可能分泌抗止血,抗炎和免疫調節分子,以促進血粉的獲取。
研究思路:
結果展示:
圖1差異蛋白火山圖
圖2差異蛋白GO富集分析
圖3差異蛋白KEGG富集分析(顯著性前5的通路)
圖4差異蛋白互作網絡
圖5 PRM絕對定量與TMT組學驗證結果
文章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