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31
最近,派森諾生物和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合作,利用高通量測序等技術,對沉積物——水環境系統中,氮元素交換和河流懸浮顆粒物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成果順利發表于SCI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影響因子:5.099)。
背景介紹
在水生環境中,由于浮游生物殘骸的堆積,過量的N通常集中在懸浮微粒物質(SPM)中;大部分的SPM都沉積在底部河床上,因此,成為N的內部來源;沉積物中氮的增加促進了有害藻類的生長并加劇藻類泛濫。因此,控制和減少內部的N負荷對控制湖泊的富營養化是至關重要的。
污染河流的SPM可能是影響疏浚結果的關鍵外部因素,然而,對SPM如何影響疏浚后沉積物——水界面上的N交換知之甚少。
研究目的
銨可以直接被有害藻類如藍藻利用,且氨對某些大型水生脊椎動物是有毒的,因此是河流生態的主要關注對象。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疏浚后沉積物——水界面的N素交換和懸浮顆粒物的關系,旨在為改善類似領域的疏浚工程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研究方法
測序技術:Illumina MiSeq高通量測序平臺
測序模式:微生物組細菌16S rRNA基因
實驗對象:巢湖嚴重污染區的沉積物
實驗設計:將巢湖沉積物取回后,立即在25 cm深度處模擬疏浚過程,分為6組
(1) U,未疏浚組,不添加SPM
(2) U+DP,未疏浚組,添加滅菌的SPM
(3) U+FP,未疏浚組,添加未滅菌的SPM
(4) D,疏浚組,不添加SPM
(5) D+DP,疏浚組,添加滅菌的SPM
(6) D+FP,疏浚組,添加未滅菌的SPM
實驗處理
新鮮的SPM先60 oC干燥24 h,然后121oC滅菌30 min,以獲得無菌的SPM。新鮮的SPM和無菌SPM按照月沉降速率分別與湖水混合,然后加入沉積物柱中。在0、90、180、270和360天,取表面沉積物用于后續分析。
實驗結果
未疏浚組(U,U+DP,U+FP)沉積物的TN濃度相似且穩定,遠高于疏浚組。SPM沉降到沉積物表面對未疏浚組TN的濃度影響不大,但明顯增加疏浚后沉積物TN的濃度。然而,SPM的沉積對不穩定NH4+-N濃度無明顯影響,D、D+DP、和D+FP組的濃度稍低于U,U+DP,U+FP組,但差異不明顯。
初始新鮮SPM的加入顯著降低了氧的產生/消耗速率(OPR)。D組的OPR在整個實驗進程中都近似為0,D+DP稍高于D組。加入新鮮的SPM后,D+FP組的的氧生成持續增加,120到150d,氧消耗速率較高是由于夏天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增加所致。先前已有研究表明疏浚后氧(或氧化還原環境)在N素交換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SPM對OPR和氧氣滲透深度(OPD)的影響將對沉積物-水界面的N交換產生顯著的潛在影響。
疏浚后,孔隙水NH4+-N濃度顯著增加。然而,在初始疏浚0-120 d,沉積物孔隙水中NH4+-N濃度逐漸下降,顯著(p < 0.01)低于未疏浚組沉積物。沉積物-水界面上氧氣濃度的增加以及沉積物NH4+-N的持續釋放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后(>120 d),NH4+-N濃度持續升高,但未疏浚組遠高于疏浚沉積物,夏季和冬季(150-330 d)尤為明顯。
NH4+-N擴散通量前30天相似,在60d之后,未疏浚沉積物的通量顯著低于高于沉積物,尤其是90-270 d間,與此同時,低的OPRs(主要是耗氧)和OPD意味著增加的擴散通量與沉積物-水界面的高耗氧量有關。疏浚0-120 d,沉積物孔隙水中NH4+-N濃度的降低,促進了NH4+-N擴散通量的降低。此外,SPM的沉積對疏浚組NH4+-N擴散通量無顯著影響。
由物種組成可知,初始疏浚(0 d),在門水平,Proteobacteria、Firmicutes和Nitrospirae的相對豐度高于未疏浚組;隨著實驗進程,Bacteroidetes和Planctomycetes的相對豐度增加,與未疏浚組(270 d)相似。但Firmicutes的相對豐度在90 d內急劇下降至未疏浚組的水平,而Proteobacteria一直維持著較高的豐度。值得注意的是,在疏浚沉積物中,Nitrospirae的相對豐度呈現出先降低(0-90 d)后增加(180-270 d)再降低至第360天水平的趨勢。
疏浚后不久,NH4+-N濃度和通量比未疏浚沉積物顯著降低。此外,不論是否有污染的SPM沉積,疏浚沉積物NH4+-N濃度和通量相似。通過對SPM沉積疏浚后,可以基于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首先,疏浚沉積物中的可溶性NH4+-N濃度不受SPM沉積的影響。
其次,SWI的氧化還原能力與N交換密切相關。此外,NH4+-N擴散通量和OPD呈顯著負相關(p<0.001),進一步證實了氧化還原能力與N交換的關系。
再次,Nitrospirae相對豐度變化較大,與孔隙水中NH4+-N濃度和擴散通量呈現一致的趨勢,且90 d易受SPM的影響。
總結
通過將SPM加入到疏浚組中,研究了SPM對N交換的影響。疏浚后的沉積物孔隙水NH4+-N濃度和流動速率都顯著低于未疏浚沉積物,且氧氣的產生率和氧氣的滲透深度均高于未疏浚沉積物。疏浚沉積物的硝化螺菌屬(Nitrospira)的豐度增加與NH4+-N濃度和流動速率降低結果一致。因此,在有氧條件下,疏浚后沉積物-水界面氧氣的生產和消耗速率以及Nitrospira相對豐度的增加與低氮交換率有關。因此,通過疏浚河道降低河道口區域內的氮負荷是可行的,但要達到長期維持內部低N負荷的目標還應考慮河流SPM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