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8
近期,派森諾生物與南京農業大學合作,在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上發表了黃瓜白粉病與霜霉病通過BSA方法基因定位的文章。
研究背景
霜霉病(DM)和白粉病(PM)是黃瓜中常見也具破壞力的兩種葉病,嚴重影響著黃瓜的質量和產量。培育對DM和PM具有高抗性的新品種是控制黃瓜育種中DM和PM疾病的經濟也是對環境友好的方法。
IL52,一個由黃瓜與野生黃瓜Cucumis hystrix Chakr雜交衍生的漸滲系品種,被證實是同時對霜霉病和白粉病都具有高抗性的新型黃瓜種質。
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方法作為一種快速鑒定QTL/基因的有效策略,近年來被廣泛應用。本文中,作者結合傳統基因定位方法和BSA法,利用155個F6代重組自交系個體,定位了IL52的霜霉病與白粉病抗性候選基因,并揭示了兩者之間的連鎖關系。
研究材料
研究結果
1、 結合BSA方法和傳統QTL方法定位黃瓜白粉病(PM)基因
從155個RILS中選取16株抗病,20株感病材料混池測序后,做BSA定位分析,結果定位到5號染色體23.21-25.70 Mb的2.49M區間內,區間內包含27個△SNPindex = 1的SNP位點,其中非同義突變位點3個,3’UTR位點1個,分布在4個基因上。
通過連鎖圖譜和RILS表型數據,PM基因被定位在InDel73 (23.68 Mb) 和InDel82 (24.94 Mb)之間,與BSA結果相符。后基于BSA結果開發的Indel、SNP、SSR分子標記與193個F2個體表型綜合分析,pm基因被定位到17ID185和17ID211之間, 遺傳距離 0.5 cM,物理距離468 kb (24,550,703-25,018,946 bp),區間內包含3個基因。同時發現基因Csa5M622830.1的3’UTR上的 SNP6,與PM連鎖。
2、結合BSA方法和傳統QTL方法定位黃瓜霜霉病(DM)基因
利用3年的QTL數據定位得到6個候選位點 (dm1.1, dm1.2, dm1.3, dm5.1, dm5.2 and dm6.1) 其中兩個QTL,dm5.1 (LOD = 3.63-19.15, R2 = 5.72-32.89%) ,dm5.2(LOD = 10.25-15.79)為主效QTL。BSA法定位到4個候選區域(DM1.1,DM5.1,DM5.2,DM5.3),其中DM5.3 SNPindex信號最強,且與主效QTL dm5.2吻合,同時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DM5.3位于5號染色體22.32-25.20MB的2.88M區間內,區間內包含43個△SNPindex = 1的SNP位點,其中非同義突變位點5個,2’UTR位點2個,分布在7個基因上。
3、黃瓜霜霉病和白粉病基因型和表型的關聯分析
PM基因位于5號染色體24,550,703-25,018,946bp位置上, DM基因主效QTL dm5.2位于5號染色體22.66-25.75 Mb位置,兩者位置一致,而且定位得到的3個PM基因包含在定位得到的7個DM基因中,且突變類型一致,這也導致了霜霉病和白粉病抗性表型實驗的高度關聯性。
總結
本文將黃瓜霜霉病和白粉病抗性基因分別用傳統QTL方法和BSA法進行了精細定位,結果吻合,并與前人相關定位結果做了詳細的比較探討。基于基因型和表型數據,對黃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關聯性做了詳細的比較分析,明確了兩者之間的關系,QTL dm5.2內的基因可能同時控制著霜霉病和白粉病。
文中BSA分析由派森諾完成。派森諾推出的BSA項目,45天就可以拿到定位結果啦!期待與各位老師的合作。
參考文獻
Zhang, K., Wang, X., Zhu, W. et al. Complete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and partial resistance to downy mildew in a Cucumis hystrix introgression line of cucumber were controlled by a co-localized locus. Theor Appl Genet (2018).